6月17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本电子材料制造商TDK宣布,其在小型全固态电池所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预计将为从无线耳机到智能手表等设备的性能带来显著提升。
TDK的这一突破体现在其新开发的电池材料上,其能量密度高达1,000 Wh/L,是TDK目前量产电池的约100倍。这一数据意味着,在相同体积下,新型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为设备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而传统的液体电解质充电式硬币电池,其能量密度仅为400 Wh/L,与TDK的新材料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TDK首席执行官Noboru Saito对此表示:“我们相信,我们新开发的全固态电池材料能够为社会能源转型做出重大贡献。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商业化。”这不仅体现了TDK对于技术创新的坚定信念,也展现了其在能源转型方面的远见卓识。
此次开发的电池将采用全陶瓷材料制成,包括氧化物系固态电解质和锂合金负极。这种材料组合赋予了电池高储电能力、更小尺寸和更长寿命的特点。其中,氧化物材料的高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可靠。
TDK表示,该电池技术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小型电池领域,旨在取代现有的硬币型电池,应用于手表和其他小型电子设备。这一突破不仅将提升这些设备的性能,还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
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被业内专家视为能源存储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相较于传统的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以及更高的安全性。然而,大规模量产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尤其是在大尺寸电池方面,固态电池面临着更多的技术挑战。
TDK使用的陶瓷材料虽然在小尺寸电池上表现优异,但这也意味着大尺寸电池将更加脆弱。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为汽车甚至智能手机制造全固态电池还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
尽管如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最具意义的应用领域可能是电动汽车。由于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极高,而全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特性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因此,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研发全固态电池技术,以期望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性能。
在日本,包括丰田、日产和本田在内的众多企业都在推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其中,丰田的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商用化,日产的目标是2028年,而本田则计划在2030年底前实现这一目标。这些企业的努力,无疑将加速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