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迈入2024年,广东、成都、重庆等地纷纷出台促进集成电路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本地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广东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突破8000亿元。《行动方案》提出了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强化航运贸易枢纽功能、提升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提升金融开放创新能级;聚焦制造业当家、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等重点工作任务。
在聚焦制造业当家、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南沙补强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加快前海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横琴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支持南沙广东医谷、生物谷等生物医药平台建设,加快横琴中医药研发制造,积极筹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推动澳门药监局横琴评审服务中心落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成都市也出台了《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能级提升、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三方面,提出了十条具体政策,助力成都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构建从理论算法研发到行业转化应用的产业生态,打造创新活跃、规模领先、生态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政策措施》规定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支持算法工具源头创新、支持算法创新转化、支持算法首试首用、支持建设创新应用平台。《政策措施》还针对不同企业发展阶段制定针对性的扶持举措。成都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不同且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收入占比6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不同资金支持。在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方面,成都对拟在境内外主要证券交易所首次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分阶段给予奖励。成都对首发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资金支持奖励。《政策措施》还实施人工智能智荟行动。对在蓉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及特等奖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资金奖励,鼓励行业进行标准研制。对主导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不同奖励。
重庆为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发展,发布了《重庆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和《重庆市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根据这些计划,重庆市将发挥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和整车整机产业优势,以提升市内集成电路协同水平、打造重庆区域IDM为重点。重庆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发挥市场需求牵引作用、完善中试服务体系等,以推动全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重庆市还将培育壮大封测市场主体、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完善产业发展生态等作为重点任务。
在保障措施方面,各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例如,重庆市对实际到位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集成电路封测类企业,按照企业贷款利息(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50%的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贴息支持;对开放产能为行业企业提供封装测试服务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按照封测费用5%的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对单个企业年度支持总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对年度营收首次有较大突破的集成电路先进封测企业予以一定奖励等。
总体来看,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和深入推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