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动元器件巨头拟2000亿出售半导体元器件业务!

文章图片

1月13日消息,在全球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版图中,日本电子元器件巨头Kyocera的一则重大决策引发轩然大波。Kyocera决定,在2026年3月前,出售规模约2000亿日元的业务,这一数额相当于其合并销售额的10%。这一果断决策背后,是公司在汽车等领域的电子元器件及半导体相关业务获利逐渐下滑的严峻现实。

Kyocera.jpg

Kyocera社长谷本秀夫在接受采访时,坦诚道出了公司的战略考量:“我们将把那些未来无法带来增长的业务视为非核心业务,并计划在下个财年内出售。”尽管他并未透露具体的出售目标,但外界普遍预计,公司将有条不紊地剥离那些单靠自身无法改善盈利状况的业务,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Kyocera近来的财报数据中,能清晰洞察到其面临的困境。汽车用电容器和半导体芯片封装等业务近期表现不佳,如同陷入泥沼的船只,举步维艰。预计2025年3月期合并净利润将比去年下降30%,降至710亿日元,这已经是其连续三年出现利润下滑的局面,形势不容乐观。
回溯到2024年10月,Kyocera就已宣布将业务划分为核心和非核心两大类,展现出其壮士断腕的决心,逐步退出一些不再具备增长潜力的领域,开启了战略转型的征程。
Kyocera总裁田村浩明更是直言不讳:他们要把重心坚定不移地放在真正能长期发展、回报较高的业务上,也就是所谓的「核心业务」。而对于其他不太赚钱或成长性不明显的部分,就会果断开始考虑卖掉或重整,力求轻装上阵,聚焦优势领域。

被动元器件.jpg

自1959年成立以来,Kyocera凭借优秀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从最初的陶瓷零部件业务出发,不断拓展业务边界,逐渐涉足电子元件、通信设备、医疗器械、切削工具、电动工具、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多个领域,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长期保持盈利,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在其众多业务中,电子元器件业务占据重要地位。Kyocera凭借精湛的介电陶瓷加工制造技术,推出的小型化、大容值、高性能多层贴片陶瓷电容器(MLCC)备受市场青睐。其产品阵容丰富多样,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无线通信终端、液晶显示屏等数码设备,以及工业与车载设备,为各类电子产品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关键支撑。
另一个主要业务是核心零部件领域,涵盖精密陶瓷组件、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珠宝等产品。Kyocera以其丰富的材料技术、加工技术以及创新设计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为智能手机等的小型零部件、光纤通信零部件、汽车前照灯用LED等众多产品,提供高可靠性的陶瓷封装和基板,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幻,其它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部分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Kyocera的盈利变得愈加困难。这几年,全球经济成长趋缓,尤其是车用电子领域的需求开始下滑,这无疑给Kyocera的财务表现带来了巨大压力。尽管电动车趋势看似前景光明,但短期市场的波动犹如汹涌的波涛,让人难以捉摸;再加上芯片供应的消费模式变化,让Kyocera不得不做出改变,以应对挑战。
Kyocera的业务范围虽广泛,但公司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锁定几块比较赚钱或技术含量高的领域,如高阶陶瓷、5G/6G通讯组件、车用传感器和半导体封装等。这些领域相对来说能带来更高附加价值,也更能紧跟快速演进的市场步伐,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元器件.jpg

众多研究显示,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虽然从长期来看被普遍看好,但短期内需求不稳定,加上消费性电子市场变化迅速,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低,这对于Kyocera这样的传统大厂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这也给所有传统大厂敲响了警钟:不能再依靠大量且分散的业务线来维持局面,必须更加精准地切入真正赚钱或能带来持续收益的业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日本企业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一直颇具声望,但近年来,面对来自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的新竞争,也在不断思考应对之策。Kyocera这次的出售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在市场浪潮袭来之前,及时调整船头方向,确保航行在正确的航道上。
Kyocera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完成这次重大重组,而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顺利处理好出售的细节,以及如何将腾出的资源高效地投入到高附加价值的研发和市场拓展上。如果一切顺利,Kyocera将有机会在电子与半导体领域重新站稳脚跟,续写辉煌篇章。
当下,Kyocera出售业务应对盈利下滑。亿配芯城ICGOODFIND看到,其决策源于市场变化,聚焦核心业务谋发展,为行业提供转型参考,企业应关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2013-2025 亿配芯城(深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08354号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