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消息,中国移动周三正式发布了一款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名为“破风8676”。这款芯片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在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射频收发芯片,是无线电波与数字信号之间的翻译官,是5G网络设备中的关键器件。它的研发难度极高,且产业应用需求迫切,被誉为中国5G基站上的“明珠”。此前,该领域一直是我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并提升我国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中国移动勇担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重任,于2021年成立了芯片研发企业联合实验室,开始着手研发“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这一研发过程涵盖了芯片规格定义、前后端设计、仿真验证、性能调测和整机集成全流程。
中国移动充分发挥了运营商对网络和设备深度理解的优势,基于自研业界领先的系统射频双级联动仿真平台,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制定了芯片规格指标,为芯片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一创新举措为提升我国在5G网络核心设备领域的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为了适应多频段、多模式、多站型的应用需求,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可重构技术架构。这一架构支持信号带宽、杂散抑制频点和深度等重要规格参数灵活匹配,数字预失真、削峰等模块算法灵活调整,基带成型滤波、均衡滤波等增量功能灵活加载。通过利用这些架构优化和功能重组,以系统集成创新弥补单点性能瓶颈,打造了一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具备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
在“破风8676”芯片研发过程中,中国移动与设备商和芯片设计公司紧密合作,通过网络和设备需求前置,将传统的芯片设计、整机集成、网络应用的串行研发模式升级为并行模式。这一改变使得从芯片到整机适配的时间缩短了近一半,破解了应用方“不想用、不敢用”的核心产业难题,大幅提升了关键短板芯片攻关的有效性。同时,这种模式也加速了整机集成和网络应用迭代的进程,形成了一套“选芯、研芯、用芯”的闭环攻关体系。
目前,“破风8676”芯片已在多家头部合作伙伴的整机设备中成功集成,预示着它将在以云基站、皮基站、家庭站等网络设备为代表的下阶段5G低成本、高可控度的商用网络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研发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5G网络核心设备领域的自主可控度,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5G产业链的发展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