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近期,随着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特殊应用芯片(ASIC)在AI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这也带动了半导体后段专业封测的需求。据法人指出,包括日月光、京元电、南电、颖崴、精测等中国台湾厂商逐步切入AI ASIC芯片相关封测、载板和测试接口供应链,成为这一波AI芯片热潮的重要受益者。
据美国投资机构发布的报告分析,中国台湾的OSAT(封装测试服务)大厂纷纷切入英伟达、AMD的AI芯片供应链以及科技公司定制的AI ASIC芯片供应链。预计到2024年,相关业绩将有显著增长。
在晶圆测试方面,京元电在GPU芯片测试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成为美系AI芯片大厂的主要测试伙伴。预计最快从明年开始,京元电在AI ASIC芯片测试领域将逐步放量。预计2023年AI芯片占京元电整体业绩比重可提高至7%~8%,明年可进一步提高至10%。
在IC载板(基板)领域,南电通过与中国台湾地区ASIC设计公司的合作,开始供应ABF载板给美系云服务设备大厂,从而间接切入国际供应链。
在测试接口方面,颖崴董事长王嘉煌表示,2024年越来越多的厂商自行开发AI ASIC芯片,预计相关客户比重持续增加,将成为公司增长的主力。颖崴也切入先进封装CoWoS测试接口,相关试验正在进行,预计明年MEMS探针卡等将开始放量。
精测指出,从2024年开始,来自AI芯片测试接口解决方案,包括GPU、APU、ASIC等相关芯片,将贡献收益。
此外,晶圆代工厂联电已经与华邦电、智原、日月光半导体及Cadence合作,布局晶圆对晶圆3D IC专案,加速3D封装产品的生产。日月光投控旗下的日月光半导体积极布局扇出型FOCoS-Bridge封装技术,可整合多颗ASIC小芯片以及HBM存储芯片。
当前,多家海外科技大厂纷纷开发自研ASIC加速芯片,包括谷歌TPU、英特尔eASIC、特斯拉Dojo、亚马逊Trainium、微软Athena、Meta的MTIA架构等,这将进一步带动ASIC设计、芯片封装和测试需求。同时,中国大陆的阿里平头哥、百度等也在积极投入自研AI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AI ASIC芯片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半导体后段专业封测的需求增长,也促使中国台湾厂商积极切入供应链并开展合作。这一趋势将为半导体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